大会主席
刘 彩 霞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主任
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
中华医学会辽宁省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
辽宁省母胎医学中心主任;辽宁省产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产科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负责人;辽宁省围产急救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辽宁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母胎学组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高危妊娠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儿临床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专业委员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促进自然分娩专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医师学会副会长;中国遗传学会遗
传咨询分会顾问;辽宁省第十届优秀科技工作者,首届辽宁名医,辽宁省教学名师。
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0余项,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共计100余篇。曾获辽宁省教学成果奖3项,辽宁省科技进步2项。主编教材12部、副主编教材6部、参编教材12部、试听教材12部等
院士论坛
贺 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
遗传生物学家
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主任委员
首届世界转化医学学会主席,东亚人类遗传学联盟主席。两任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十五、十一五国家863计划主题和领域专家,数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委,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 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主任委员。多所大学、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或重大项目的名誉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或委员等职。目前被聘为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副主编,Human Molecular Genetics,Cell Research, Psychiatric Genetics, HumanGenetics等十多种科学杂志的编委。发表SCI论文50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17部,申请和已获授权专利20多项。国家杰出青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跨世纪人才计划第一层面人选(1999),香港“求是”杰出青年、上海市科技精英、“何梁何利”奖、国务院津贴、美国国家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研究联盟(NARSAD)“杰出研究者”奖、第三世界科学院生物奖、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上海市科技功臣等。并且,还获得了教育部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
樊代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
西京消化病医院院长,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国家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13年世界消化病大会主席,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代表,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目前担任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亚太胃肠病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世界胃肠病学会常务理事兼科学计划委员会主席等学术职务。先后受聘为Engineering Science的主编,BMC Cancer和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的副主编,Gut等6本国际杂志的编委,是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在中国大陆的唯一编委。
长期从事消化系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特别是在胃癌的研究中做出突出成绩,先后承担国家863、973、国家攻关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国家新药证书1项,法国医学科学院塞维雅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陕西省科技最高成就奖,求是实用工程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全军科技创新群体奖。主编专著21本,其中《治学之道精》和《医学发展考》两本均为长达210余万字、厚近1500页的大型著作。担任基础医学精读系列丛书(10册)的总主编,还是全国高等医学教育数字化教材(53册)的总主编。在Lancet、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Oncology、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Gut等国外杂志发表SCI论文479篇,总影响因子2096.39分。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共149名,其中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5名,获全军优秀博士论文9名。2010年,被中央军委荣记一等功。
马 丁
中国工程院院士
“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我国妇产科学界首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肿瘤侵袭与转移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目前负责主编我国妇科恶性肿瘤诊疗指南,主编国家医学生八年制规划教材《妇产科学》和英文版《妇产科学》。 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86篇,其中在Nature Genetics、J Clin Invest、J Exp Med和J Nat Can Inst为代表的SCI杂志发表论文163余篇,总影响因子612.7分,总计被他人引用4262次,被Lancet等国际期刊他引2630次。
讲者介绍 (讲者介绍排名不分先后)
陈敦金
广州妇产科研究所所长、广州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主任、广东省产科临床质控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母胎医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常委;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促进自然分娩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
围产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妊高征学组委员。
任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委;《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总编辑、《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副主编、《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南方编辑部主任、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副主编,实用妇产科杂志常务编委、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OB/GY investigation 特约审稿专家。
丁依玲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产科主任,妇产科教研室主任
产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225”工程妇产科学科领军人才, 中南大学首届“湘雅名医”。一直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现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儿临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担任《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等杂志编委,人卫社八年制《妇产科学》、研究生《妇产科学》等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委。
段 涛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春田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世界围产学会理事,亚太母胎医学专家联盟主席,中华围产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妇产科学会前任主任委员,8本中文妇产科杂志主编、编委;5本英文SCI妇产科杂志编委。
胡娅莉
南京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
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胎儿医学学组副
组长,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国产前诊断杂志》副主编、《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 》、《Biomaterials》、《Int Gynecology Obstetrics 》、《Prenatal Diagnosis》 审稿人。擅长于高危妊娠诊治、子宫性不孕症治疗。
作为主要完成人已完成多项国家级、部省级课题。发表专业论文300余篇,其中100余篇SCI 收录,4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成功转让两项。曾获得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一、二等奖4项、中华医学科技二、三等奖2项。
先后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医师奖、江苏省优秀医学重点人才、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科技功臣”等多个荣誉称号。
李笑天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妇产科教研室副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上海市女性雌激素相关疾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出生缺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兼职 PI。兼任中
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产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妊娠高血压疾病学组委员,上海医学会围产
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复旦学报(医学版)》副主编。
漆洪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
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人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庆市高危妊娠诊治
中心、重庆市产前诊断中心和重庆市胎儿医学中心主任,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母胎医学实验室”及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母胎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围产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围产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胎儿医学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产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委
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委员、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国家高等学校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负责人等职。
全国统编5年制《妇产科学》第9版副主编,专升本教材第3-4版主编,国家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妇产科学》副主编,参编8年制《妇产科学》教材第3版、共同主编《难产》等著作30多部。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资助30
多项,发表的论文240多篇(SCI 40多篇)。
沈亦平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助理教授
哈佛医学院医学遗传学培训课程共同主任
波士顿儿童医院遗传及基因组部助理教授,遗传诊断实验室医学顾问,麻省总院基因组医学中心研究员,美国医学遗传学专家委员会委员(FACMG), 2005年获美国医学遗传学专科(ABMGG)资质认证。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分会常委,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委员,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儿童代谢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学分会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妇幼健康管理分会常委,中华儿科杂志编委, Pediatric Investigation 编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教委“东方学者讲座教授”, 广西“八桂学者”,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特聘教授, 医学遗传科主任,广西区妇幼遗传代谢中心实验室特聘技术主任。
多年来从事罕见遗传病基因诊断研究和实践,开发了多种临床检测技术和检测项目,致力于为遗传病患者提供最佳的分子诊断和遗传咨询服务, 同时热衷于培养新一代临床和实验室的遗传学家和遗传咨询师, 关注遗传诊断及咨询的相关政策和策略,投入并促进建设与遗传诊断,遗传咨询相关的公共数据及知识库平台。同时从事与儿童智力及体格发育相关的临床及转化研究,已发表论著200余篇(SCI论文120余篇),总影响因子>1000,共引用>6600次, 并参与7本著作的编写。多次被邀在国际学术大会(ASHG,ACMG等)上做专题报告, 曾获哈佛大学首届转化医学奖,ACMA临床医学奖及MGH临床研究奖。
富建华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围产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危重医学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秘书、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呼吸病学组副组长、辽宁省预防医学会母胎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儿科疾病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沈阳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陈钊
美国贝勒医学院人类遗传系助理教授
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会员 FACMG (Fellow, 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在 CAP/CLIA 认证的多家临床分子诊断试验室拥有 10 年专业经历。在携带者筛查,罕见病, 线粒体病,NIPT 以及遗传相关的癌症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长期从事临床诊断和新技术开发,致力于把以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为代表的最新生物医药技术推广应用到临床实践 中。对包括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NG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传统桑格测序,定量PCR, 比较基因组杂交 (aCGH) 技术, 和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SNP Array)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经验。另外,在包括病毒学,肿瘤生物学的基础科研领域有多年的经历。发表了 29 篇科研论文和两篇学术专著。
邱琇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出生队列研究室主任
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研究生校外导师
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会委员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儿童保健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儿科学组副组长,伯明翰大学荣誉高级研究员,广州市高层次卫生人才(医学重点人才),2016年Lancet -中国大会Best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获得者。
长期从事妇女儿童相关保健、医疗、管理及教学工作。于2010年组建国内最大的出生队列并担任主任,主持广州出生队列研究,带领团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生队列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信息化管理,至2018年4月队列已完成3.3万名孕妇入组,最大的儿童已随访至6岁;入库各类标本160万人份;为妇幼健康领域精准医学研究搭建了重要平台。2011年起,负责全市妇幼保健管理,逐步建立了以数据为导向的妇幼卫生决策、管理、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已系统形成儿童肥胖、等营养、代谢类疾病;孕期、儿童菌群结构;儿童生长、神经发育;炎性反应相关;儿童过敏性疾病;环境相关(空气颗粒物,有害化学剂);睡眠相关及孕产妇抑郁等妇幼健康相关众多研究方向。
2010年至今以第一作者身份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著26篇(总IF 94.4669,其中7分以上2篇),另有4篇英文摘要发表于Lancet;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12篇。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子项目、广东省、广州市产学研重大专项等7项科研项目,累计获得资助金额1500万元人民币。
赵扬玉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常务副主任、产科主任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妇产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尤其在产科危重症及多胎妊娠等疾病的诊治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带领产科团队救治了大量疑难危重孕产妇,积极开展创新新技术,如探索胎盘植入预测评估体系及手术方法创新,并积极探索产科出血液体管理新理念,将产科严重并发症的风险降至最低。近年来带领产科团队开展了多胎妊娠特殊并发症诊治的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双胎输血综合症激光胎盘血管电凝术、单绒毛膜双胎一胎胎儿畸形脐带结扎阻断术以及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脐带缠绕松解术等,该领域在国内处于相对领先地位。
担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高危妊娠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协会出生缺陷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促进自然分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学会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儿童
早发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师协会妇产分会
孙丽洲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教研室副主任、产科主任
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产科学组及妊娠高血压疾病学组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促进自然分娩专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高危妊娠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出生缺陷预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围产学会前任主任委员、江苏省优生优育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妇幼保健协会产科质量控制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围产分会主任委员等。
邹丽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产科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二级教授
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胎儿学组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高危妊娠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妇产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湖北省生殖健康学会副理事长等。任《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华妇产科学杂志》、《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英、德文版)》、《现代妇产科进展》、《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等杂志的编委。
从事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对各类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的诊治、各种产科急危重症的管理、产前诊断及优生与遗传咨询等方面均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执笔撰写了中国《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指南》(2013年)及《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与处理规范》(2012年),并参与撰写多项产科指南及产科相关书籍。负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五项,及教育部、卫生部、湖北省等资助的多项基金,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在全国围产医学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及学术地位。
杨 孜
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授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妊娠高血压疾病学组 副组长和产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产前诊断专家委员会委员。
担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中国生育健康杂志》、《现代妇产科进展》等杂志编委和常务编委,《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产科与遗传杂志》、《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杂志》编委。
乔 宠
辽宁省免疫学会妊娠免疫分会主任委员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导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第六产科病房主任。现为美国生殖研究学会(SRI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investigation)会员、辽宁省免疫学会妊娠免疫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围产医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孕产期母儿心脏多学科诊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预防医学会第四届性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世中联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西医结合联合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全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青年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妇幼健康研究会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妇产科专业基地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基金委评审专家、沈阳市妇幼保健与优生优育协会培训专家组专家、沈阳市科技局科技评审专家。《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编辑委员、《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委、《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编委、《辽宁医学杂志》编委、《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编委、《2016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Investigation 63rd Annual Scientific Meeting》论文评审专家、《2017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Investigation 64th Annual Scientific Meeting》论文评审专家、《SRL Reproductive Medicine & Gynecology》编委、论文评审专家、《Journal of Clinical Obstetrics, Gynecology & Infertility》编委、《Andrology and Gynecology Reports》编委等,2017年被评为《Annals of Molecular and Genetic Medicine》优秀审稿人。2017年入选辽宁省特聘教授,2018年获沈阳市“领军人才”,2009年入选辽宁省第五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011年获第八届辽宁省青年科技奖。
郑 茜
英国国家临床科学家 、临床遗传高级顾问
亚洲区临床遗传项目主任
英国伦敦大欧门街医院伦敦东北区遗传中心(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
康剑尼科Congenica基因组医学,英国剑桥惠康信托基因组基地1985年至1997年工作于中国桂林医学院妇产科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担任产科行政副主任、妇产科副教授。1988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及遗传科进修,在孙念怙教授指导下学习临床妇产科、产前诊断、遗传学诊断及咨询。1997年应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邀请赴英国从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与胎盘细胞惆亡的研究和妇产科临床见习。1999-2002年工作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医学院夏洛特 – 切尔西皇后妇产医院(Queen Charlotte's & Chelsea Hospital )遗传科;2002年至今在英国伦敦大欧门街医院(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伦敦东北区遗传中心工作,主要从事产前、产后、流产及不孕症等遗传诊断;2OO5年注册为英国临床科学家。英国人类遗传医学学会会员。
参予伦敦大学学院硕士生、本科生和本系统继续再教育的教学及培训工作。2016年7月同时担任英国剑桥惠康信托基因组基地的Congenica(康剑尼科)基因组医学临床遗传高级顾问、亚洲区主任。先后被聘请为广西医科大学妇产科客座教授、广西区妇幼保健院优生遗传学顾问、广西自治区外国专家局外聘专家,广西桂林医学院围产科顾问,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及产前诊断中心顾问。
王以政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军事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中心主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
长期致力于神经信号传导与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的研究,其关于谷氨酰胺(Glutamate)的信号传导通路与神经元存活和死亡的机制的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Nature Neuroscience》、《Journal of Cell Biology》、《Journal of Biology Chemistry》等学术期刊上。近年来开展的关于“TRPC通道在大脑发育中的功能”、“TRPC通道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TRPC通道在肿瘤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的研究结果获国际公认,文章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Nat Commun》、《J Clin Invest》、《PNAS》、《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杂志,《 TRPC通道促进神经突触形成机制的研究》于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林建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产科主任
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仁济)主任,上海市产科心脏病监护中心主任,上海市产前诊断中心(仁济)主任。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妊娠高血压疾病学组副组长兼秘书,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产科学组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儿临床分会 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围产营养与代谢专业委员会付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高危妊娠管理专业委员会付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学妇产科医师分会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产妇科杂志》编委,《实用妇产科杂志》编委,《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委,《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编委,《妇产与遗传杂志》编委编委,《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编委,《现代妇产科进展》审稿专家,《Chinese Medical Journal》审稿专家。
从事妇产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30多年,从事产科专业20年,擅长产科高危疾病的诊治和危重孕产妇的抢救,熟练诊治各类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如妊娠合并心脏病、肾脏病、血液病、免疫性疾病、妊娠高血压疾病等,其中尤其擅长妊娠心脏病和子痫前期的处理。以第一申请人获得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国家“十二五”支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卫生局等课题,发表论著和专题讲座116篇。其中SCI文章14篇,参与专著编写10本。
范 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北京新世纪妇儿医院医疗总监
1983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近34年,在高危妊娠及产科疑难并发症的诊治、产科危重症的救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专委会产科学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防控专委会常委;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促进自然分娩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高危妊娠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围产营养与代谢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健康教育专业专家委员会常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常委,重症医学协作组组长;妇幼健康研究会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中国妇幼卫生杂志》等杂志编委。
在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70多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科技部支撑项目-子课题、市科委、首发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研究。
冯 玲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副主任、产科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武汉市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十七届武汉医学会理事;湖北省产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重症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围产营养与代谢学组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围产营养与代谢分会常委;中国妇幼
保健协会高危妊娠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妇幼健康学会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生殖道疾病诊治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武汉医师协会遗传与优生专业医师分会名誉主委;中国女医师协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二届);中华预防医学会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防控专委会委员(第一届);《中国生育健康杂志》编委。
古 航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教授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儿临床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医学会围产医学学会候任
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产科
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妊娠高血压疾病学组委员;上海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委员;
全军产科学组及围产学组副组长;《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妇产科杂
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中
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等杂志编委。
李 力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大坪医院 ) 妇产科中心主任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
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第九届常委、第十届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产科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医学促进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妇幼健康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优生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及科普委员会主任、中华医学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第一届副组长、中国女医师协会理事、全军妇产科委员会常委、重庆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围产医学会重庆生殖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司法鉴定专家等职务。国家自然基金而沈二审评委,享受军队二类人才津贴,军队教学育才金奖。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委、中国计划生育与妇产科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副主任编委、中国妇科与产科杂志、重庆医学杂志、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妇科与遗传(电子版)、中华妇幼临床杂志、中华产科急救杂志常务编委和编委等。
主编专著《实用生殖医学》、《简明妇产科学》、《妇产科学实验室诊断》等主编;《妇产科综合征》,《妇产科治疗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副主编,《分娩学》编委、全国本科教材《妇产科学》
申报并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重庆市科委基金、军队攻关课题、国家973子课题、国家卫生部“十五”攻关子课题、重庆市计划生育委员会课题等多项,以第一作者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SCI论文15篇。获国家计生委成果三等奖一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两项,重庆市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有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发明专利两项。
王谢桐
山东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兼执行理事
山东省立医院妇产科常务副主任、产科主任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泰山学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国家卫计委生育调控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学科带头人。山东省产科质控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高危妊娠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妇女保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省母胎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围产医学医师分会主委、山东省妇女保健协会生育保健分会
主委。《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现代妇产科进展》、《国际妇产科学杂志》、《中国产前诊断杂志》、《妇产与遗传(电子版)》编委、《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副主编、《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常务编委。擅长孕产期保健、妊娠合并症的诊治、产科危重病人抢救、难治性产后出血处理、产前诊断及其侵入性取材技术(绒毛、羊水、胎儿血)、优生与遗传咨询及胎儿监护。在复发性流产诊治、产科 APS 诊治、胎儿宫内治疗(孕中期减胎、射频消融、胎儿镜、胎儿输血等)等专业领域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闻德亮
中国医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
博士生导师、教授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分会第八届委员会侯任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健康管理和医学教育相关研究,培养指导研究生70余名。2014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先后主持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重点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中华医学会课题2项、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6项。发表中英文核心期刊论文90余篇,主编教材及专著5部,参与专著编写10余部
钟 南
美国纽约州卫生署分子神经遗传诊断实验室主任
美国纽约州发育缺陷基础研究所发育遗传实验室主任
美籍华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遗传系建系主任, 北京大学医学遗传中心创建主任。历任卫生部产前诊断专家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优育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委,国际医学遗传学分册编委等。是MOD在中国的项目负责人及合作伙伴,也是代表中国大陆的在欧盟临床遗传协作组CAPACITY中唯—的中国观察员及欧盟CAPACITY 项目中GenTEE 中国项目负责人。
2012年担任世界卫生组织妇幼司的全球早产行动报告“Born Too Soon”专家组成员,2013-2014年担任联合国儿基会(UNICEF)的“新生儿全球行动计划”专家组成员。2012 年起担任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早产联盟(PREBIC)执行委员会执委,2013起担任PREBIC秘书长。
刘建蒙
卫生部生育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
全国妇幼卫生年报办公室主任
博士生导师、教授
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围产流行病学和妇幼健康和妇幼信息利用。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和国际合作课题,迄今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包括国内外顶级医学杂志,如JAMA、 BMJ、JAMA Internal Medicine及中华医学杂志等。兼《中国生育健康杂志》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二审专家,世界卫生组织营养指南修订专家组专家,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出生缺陷防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2014年获北京大学优秀人才奖励,2017年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指导教师奖。
冯丽萍
美国杜克大学围产和生殖健康实验室的负责人
美国杜克大学助理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兼职首席科学家(PI)。。美国NIH科题项目负责人。国际早产联盟的委员。国际生殖研究学会成员。主要研究胎盘和胎膜在早产及其他孕期并发症中的作用。发表SCI论文三十篇。其中在影响因子5以上杂志发表论文7篇,最高影响因子为13.8。第一作者文章中最高影响因子为12。曾在国际早产联盟大会和全国大会上做特邀学术报告。十几个SCI杂志的申稿人。
张 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首席
198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1993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获流行病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生殖、围产流行病学研究,1995年至1997年任教于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New York;1997年至2011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工作,并于2005年被NIH聘为(终身)资深研究员。于2010年荣获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全职回国。曾担任美国生殖医学研究网顾问委员会成员,目前任世界卫生组织生殖健康部顾问,“973”首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上海优生儿童队列”首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首席。发表或共作过250多篇SCI论文,包括NEJM, Lancet, JAMA论文近10篇,h-index 68。
高 路
海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主任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优秀学科带头人”
2002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2007年获理学博士学位,2012-2015年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博士后、高级访问学者。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生理学会生殖科学专业委员会和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育力保存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入选国家“优青”,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优秀学科带头人”、“曙光计划”、“浦江人才计划”等。主要从事生殖生理学和生殖医学研究。围绕母胎因素对胚胎发育和妊娠结局的调控机制这一重大临床科学问题,提出了胎源性因子在协调胎儿发育和分娩启动中的作用。近年来主持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科研课题10余项,总金额7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3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3.215。获比尔盖茨基金会“全球健康学术旅行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
倪 鑫
中国生理学会内分泌代谢专业委员会、生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第二军医大学生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兼任上海市生理科学会理事长、中国生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理学会内分泌代谢专业委员会以及生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生理和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担任Neuroendocrinology和Biology of Reproduction杂志的编委。主要从事妊娠生理机制及其相关疾病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军队等科研项目以及973分课题和比尔盖茨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在SCI收录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培养了全军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全军优秀硕士学位获得者、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硕士论文获得者共6名。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奖2项、获发明专利授权3项。主编和副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多部。获总后育才奖银奖、总后优秀教师以及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多次获军队优秀科技人才津贴
杨 慧 霞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兼任围产营养与代谢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兼任全国产科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兼任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妇幼健康研究会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妇幼健康研究会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妇产科医院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围产医学专业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产前诊断专家组成员;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母胎医学专家组专、WHO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专家组专家;国际健康与疾病发育起源(DOHAD)理事;《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总编辑;《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妇幼临床杂志》、《中华产科急救杂志》、《妇产与遗传》、《中华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Journal of Maternal,fetal and neonatal Medicine》、《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现代妇产科杂志》等杂志编委及常务编委。
张 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医学遗传学系主任,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兼人类和医学遗传委员会主任。1997年获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0年获教育部首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7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获得第四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在Science和Nature Genetics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2007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7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先后担任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和Annual Review of Genomics and Human Genetics等8家国际专业杂志的编委。
钟 梅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 、全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常委、 广东省地中海贫血防治协会名誉会长、 广东省助产协会常务副会长、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产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教育协会妇幼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妇幼健康研究会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常务副主编、《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常委 、《实用妇产科杂志》 编委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通讯编委、《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编委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编委 。
从事妇产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4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高危妊娠的诊治、孕产妇危急重症抢救和产前诊断、遗传咨询等方面,尤其对地中海贫血、其他遗传性疾病产前早期诊断及防治有较深入的研究。
陶芳标
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院长
人口健康与优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安徽医科大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副主委,国家卫健委全国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预防医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受聘《中国学校卫生》杂志总编辑和《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副总编辑。
主要研究领域为生命早期环境暴露母婴健康效应、青少年发育与健康。先后主持或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863目标导向性项目、国家重大研究计划、社会公益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层面的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小儿脑瘫早期筛查”获卫生部“十年百项”推广适宜技术,主持研制3项国家卫生标准颁布实施。主编规划教材和学术专著5部,其中《出生缺陷环境病因及其可控性研究》获得国家“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奖。
牛建民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母胎医学学科带头人,深圳市妇幼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深圳市产科质控中心主任。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
在围产医学、母胎医学、产科危重症救治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造
诣。学术任职包括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高危妊娠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促进自然分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围产营养与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妊娠糖尿病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高血压疾病学组委员,中国转化医学联盟常务理事,广东省转化医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妊娠高血压疾病学组组长,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产科与促进自然分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中国妇幼保健杂志、妇产与遗传杂志编委;研究方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研究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项,在JCEM、Hypertension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